疾病专题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疾病专题 > 正文

疾病专题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伤害,今天由我和大家分享一下,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,首先意外伤害的处理需遵循“先救命、后治伤”的原则,根据伤害类型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,以下是主要类型及处理方法:

一、溺水

立即施救:尽快将溺水者救上岸,清除口鼻内泥沙、水草等异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
判断意识:若无意识、无呼吸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胸外按压+人工呼吸),同时呼叫急救人员。

保暖:复苏后用干衣物包裹身体,避免体温过低。

二、触电

切断电源:立即关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(如木棍、塑料杆)挑开电线,切勿直接触碰触电者。

检查状态:若触电者意识清醒,让其平卧休息;若无意识、无呼吸,立即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。

处理灼伤:触电部位若有灼伤,按烧烫伤处理(冷水冲洗后无菌包扎)。

三、烧烫伤(火焰、热水、化学品等)

火焰烧伤:立即扑灭火源,脱去燃烧衣物(若粘连皮肤,不要强行撕扯)。

降温处理: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(化学烫伤需先脱污染衣物,再冲洗),降低局部温度。

保护伤口:不要挑破水泡,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(禁用牙膏、酱油等偏方)。

重症就医:面积较大(超过手掌)、伤及五官/关节、深度烧伤(皮肤焦黑、破损)时,立即送医。

四、骨折(摔倒、撞击等导致骨骼断裂)

避免移动:不要随意搬动伤者,尤其脊柱骨折(如从高处坠落),需保持身体平直,用硬木板固定后再搬运,防止脊髓损伤。

固定伤肢:四肢骨折可用木板、硬纸板等固定伤处上下关节(如小腿骨折固定膝盖和脚踝),松紧适度。

止痛止血:若伤口出血,先压迫止血,再固定;疼痛剧烈时可让伤者保持舒适姿势,等待救援。

五、气道异物梗阻(如呛食、误吸)

成人/儿童(1岁以上):采用海姆立克法——站在身后,双臂环抱腰部,双手握拳抵住上腹部,快速向上冲击,直至异物排出。

婴儿(1岁以下):将婴儿俯卧于前臂,头低脚高,拍打肩胛骨之间5次;无效则翻转仰卧,用手指按压胸骨下部5次,交替进行。

意识丧失:若异物未排出且伤者昏迷,立即心肺复苏,每次开放气道时查看并尝试取出异物。

六、中毒(误服药物、农药、食物中毒等)

催吐:清醒者可喝大量温水后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(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禁用,以免加重食道损伤)。

保留样本:收集剩余毒物、呕吐物或包装,供医生判断中毒类型。

立即就医:无论何种中毒,均需尽快送医,告知毒物名称和摄入量。

七、高处坠落/撞击伤

检查重伤:优先检查是否有大出血、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,先止血、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
脊柱保护:怀疑脊柱损伤时,严禁让伤者坐起或站立,需多人协作平移至硬担架,避免脊柱弯曲。

观察症状:即使表面无伤,若出现头晕、呕吐、腹痛等,可能为内脏损伤,需立即就医。

八、发生意外的通用原则

1.严重伤害(如心跳骤停、大出血、脊柱骨折等)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(120),同时现场急救。

2.处理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(如随意移动骨折患者、强行取出伤口深处异物)。

3.记录伤害发生时间、处理措施及伤者状态,便于医生后续治疗。

意外伤害处理的关键是快速判断危险程度,优先保障生命体征(呼吸、心跳、止血),复杂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

返 回